低空空域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如同珍貴的國土資源和富饒的海洋資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力?!暗涂战洕闭腔谶@一資源,以低空飛行活動為引領,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2021年1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規劃。2024 年3 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定義為新的增長引擎。2024 年7 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更加肯定了低空經濟的新興戰略產業地位,明確政府發展低空經濟的決心。
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相關產品主要包括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飛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涉及居民消費和工業應用兩大場景。低空經濟,尤其是在eVTOL和無人機技術等新興技術推動下,在供給側與需求側帶來了多個有潛力的產業方向(如表1 所示)。
表1 低空經濟產業方向1
序號 | 產業方向 | 應用場景描述 |
1 | 城市空中出行 | 機場接駁、商業區連接、城市間穿梭 |
2 | 低空物流 | 快遞服務、醫療物資運輸、偏遠地區配送、緊急救援 |
3 | 低空旅游與娛樂 | 空中觀光、全景飛行、特殊場景體驗 |
4 | 農林植保與監測 | 農業監測、精準農業作業、森林防火、環境質量監測 |
5 | 基礎設施巡檢與維護 | 電力線巡檢、交通結構監測、管道安全巡查、能源設施維護 |
6 | 安全監控與應急救援 | 緊急救援、火災監控、安全監控、災害評估 |
7 | 新興航空器研發制造及維修改裝 | 市場需求增長,產業方向;eVTOL 制造、核心部件研發、軟件開發、MRO 服務 |
8 | 航空與空域管理服務 | 空域管理需求;無人機交通管理、空域規劃、通信導航服務 |
9 | 基礎設施建設 | 機場與起降點、充電與加氫設施、空中交通管理、綜合樞紐 |
10 | 低空相關的軟件信息服務 | 飛行控制軟件、運營管理平臺、安全監測系統、數據分析服務 |
11 | 空天信息服務 | 空域導航服務、天氣與環境監測、衛星通信監控、綜合信息平臺 |
12 | 教育與培訓 | 操作員培訓、航空工程教育、認證與資質服務、模擬與實踐訓練設施 |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動下,以傳統通用航空、無人機產業為代表的低空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截至2023 年底,我國通航企業達689 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 架,通用機場451 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 萬小時。2024 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無人機超60 萬架,無人機總數較去年年底增長48%。2024 年8 月,超1.4 萬家無人機企業持有現行有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超22.5 萬人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4 月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 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 億元,增速為33.8%,超六成企業分布在中南和華東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江蘇省、湖南省、浙江省、山東省等地區,預計到2026 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低空經濟正步入快速成長的新階段。
同時,廣州、深圳等城市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加速涌現。2023 年6 月,廣汽集團首款飛行汽車GOVE 實現全球首飛,開創陸空兩棲新紀元。2024年2 月,峰飛航空成功完成全球首條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跨??绯强罩泻骄€首飛,原本單程2.5-3 小時的地面車程在空中只需要20 分鐘。2024 年3月,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旅航者X2 順利完成城市CBD“天德廣場-廣州塔”區域的低空飛行。2024 年8 月,峰飛航空eVTOL“盛世龍”首次完成噸級以上eVTOL 跨長江飛行,航程25 公里。2024 年8 月,在湖北省荊門市,由航空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研制的“祥云”AS700 載人飛艇,首次完成低空旅游應用場景演示飛行,演示飛行歷經約2 小時,線路規劃途經多個旅游景點和名勝風景。
然而,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的新型經濟形態。盡管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受低空飛行活動系統性和低空飛行條件復雜性的影響,低空經濟發展呈現產業形態綜合性、飛行流量有限性以及飛行環境復雜性的典型特征2。其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管理體系亟待理順、基礎設施供給不足、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提升、市場體系發展滯后等問題,尚需政策引導以推動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國家戰略規劃與地方扶持政策共振
為支持和鼓勵無人機、eVTOL 等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國家部委相繼發布一系列政策規劃文件,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政策號召。
如表2 所示,國家層面圍繞空域、基礎設施、產品供給、需求等影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出臺了系列指導政策和行業規范。一是逐步優化空域管理。逐步放開低空高度,從真高1000 米擴展至真高3000米以下;科學劃分管制與非管制空域,明確G 類(真高300 米以下)、W 類(真高120 米以下)為非管制空域;規范空域管理體制,統一由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領導機構領導,各級機構負責具體管理;簡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審批流程,特別是對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地方加快推進通用機場、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低空通信監視能力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將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探索推進起降點建設試點;構建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聚焦傳統通用航空業務規模化運營,如短途運輸、農林植保、物探巡檢等。三是促進產品技術及工藝成熟化。強化航空器整機(特別是eVTOL)研發與制造能力;推動航空器關鍵技術研發,包括電動化、混合動力、氫動力及可持續燃料動力等技術路徑;嚴把適航認證,確保航空器品質,實施型號合格審定、生產許可審定、適航合格審定。四是加速應用示范培育市場需求。鼓勵新型通用航空消費,如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私人飛行和公務航空;探索城市空中交通,以eVTOL 為重點開展應用示范,培育載人空中交通新業態;推動航空物流配送,開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應用示范;擴大航空應急救援裝備示范應用,加快無人機在應急救援領域示范應用;積極鼓勵低空飛行在旅游消費市場發展。
表2 國家層面低空經濟重點政策
時間 | 發布機構 | 文件名稱 | 主要內容與目標 |
2010 年12 月 | 國務院、中央軍委 | 《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 | 通過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法規標準體系,以實現低空空域資源的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首次明確了空域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階段步驟和主要任務。 |
2021 年2 月 | 國務院 |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 “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 |
2022 年6 月 | 民航局 | 《“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 | 提出支持地方政府加快推進通用機場、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低空通信監視能力建設等措施。 |
2023 年10 月 | 工信部、等四部門 | 《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 年)》 | 強化綠色航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綠色航空產業鏈,促進綠色航空制造業成為航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提出到2025 年,eVTOL 實現試點運行;到2035 年,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瘧谩?/td> |
2023 年11 月 | 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 明確提出空域用戶定義并提出空域用戶的權利、義務規范。條例內容包括空域管理機構的職責、空域分級分類、空域劃設與調整等。 |
2023 年12 月 | 民航局 | 《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 | 首次劃分出非管制區域。空域依據航空器飛行規則、性能要求、空域環境和保障體系、低空通信監視能力建設等措施,劃分為A、B、C、D、E、G、W 共7 個類別。其中,G、W 類為非管制空域。 |
2024 年1 月 | 國務院、中央軍委 |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 | 按照分類管理思路,構建了無人駕駛航空器覆蓋生產制造、銷售經營、操控資質、空域使用等全鏈條管理體系,明確了各環節的管理部門和相關職責。通過全面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活動,確保安全、高效地利用空域資源。 |
2024 年1 月 | 工信部等七部門 | 《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 圍繞未來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eVTOL 研制及應用。通過先進高效的航空裝備夯實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礎。 |
2024 年3 月 | 工信部等四部門 | 《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 | 提出到2030 年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并提出增強產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深化重點領域示范作用、推動基礎支撐體系建設、構建高效融合產業生態五大領域20 項重點任務。 |
2024 年8 月 | 國務院 | 《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積極鼓勵房車露營與低空飛行等新業態發展,為旅游消費市場的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同時,各地政府加快布局,助推低空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 個省份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5 個省份成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如表3 所示,多個重點省市在2024 年規劃通過因地制宜培育高端產業集群、建設先導試驗區試點示范、布局基礎設施、引進投資項目等方式構建低空經濟產業技術和制度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低空經濟。
此外,廣東作為全國發展低空經濟的先行地區,自2022 年開始相繼出臺《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 年)》《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在2024 年省政府報告中明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促使低空經濟產業逐步落地。目前,深圳已構建了完善的低空政策體系,包括條例、行動計劃、若干措施、空間保障及基礎設施前瞻布局等。廣州則依托扎實的產業基礎與豐富的低空空域資源,積極謀劃建設大灣區無人體系產業孵化基地和南方空間港,培育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產業發展格局。
總體來看,低空經濟的政策發展經歷了從早期的技術探索到規范化發展,再到當前的普及應用階段的演變。國家頂層設計與地方政府支持共振為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表3 我國部分重點省市2024 年低空經濟發展規劃
省/市 |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 |
北京 | 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 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
上海 | 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民用航空、空間信息等高端產業集群,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智能機器人+”行動。著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啟動12 個現代設施農業片區規劃建設,新建3 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努力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桿。 |
廣東 | 發展低空經濟,創新城市空運、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應用場景,加快建設低空無人感知產業體系,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辦好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和物資保障體系,建成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加快推進粵北省級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加強消防綜合救援、森林防滅火、應急航空救援等基礎能力建設。 |
江蘇 | 高標準建設10 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16 個省重點集群,構建新型電力裝備、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先集群方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打造“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生物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 |
四川 | 遴選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新型顯示、核醫藥、航空航天裝備等高技術轉化應用產業基地。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支持有人機無人機、軍用民用、國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貢等做大無人機產業集群,布局發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推進集成電路、工業軟件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及產業化,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和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樂山機場、德陽什邡通用機場等。 |
海南 | 聚焦種業、深海、航天、綠色低碳、生物制造、低空經濟等新領域新賽道,加強政策引導,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爭取三亞新機場、東方機場選址獲批。 |
湖南 | 空天海洋產業緊扣航空裝備、北斗產業、商業航天、通用航空、海洋裝備等發展,實施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專項,打造世界一流的空天海洋產業集群。強化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機制創新和試點示范。實現力能實驗裝置、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盡快開展科研試驗。用好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成果,發展壯大低空經濟。 |
江西 | 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航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實施“一產一策”強龍頭、補鏈條、壯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8%以上。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三年行動,創建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和未來技術產業研究院,努力在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搶占先機。 |
安徽 | 搶占空天信息產業制高點,支持北斗規模化應用和商業衛星研發制造,加強深空互聯網、深空遙感等技術研發,吸引商業航天公司。加快合肥、蕪湖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建設,拓展低空產品和服務應用場景。 |
四、發展建議
一是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管理體系。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個互聯互通的低空天路網。建議按照《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將低空空域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需求,如利用3000 米低空空域打造一小時交通圈、1500 米低空空域打造縣鄉村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體系等3。此外,建議進一步優化飛行審批、管控指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建立全面有效的低空經濟監管與統計體系,統一與完善低空飛行器技術標準和規范。
二是持續加大基礎設施供給及配套建設。針對省內地區飛行服務站、調度管理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建議持續加大統一標準規范的共享基礎設施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包括通航機場、航空器起降站、飛行服務站、高速無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同時,針對低空經濟的地方屬性特性,建議成立省區市低空經濟產業聯盟,通過區域高效協同有效配置低空資源和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
三是加強低空科技創新引領技術攻堅。建議強化航電系統、航空發動機、無人機芯片等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高通用航空器整機和發動機的國產化率,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加強智能化、自動化的運營平臺與管控技術的研發,特別是對無人機等“低慢小”飛行器的有效管控,以提升整體技術支撐水平。
四是推進低空經濟商業化應用。建議積極推進應用場景示范,以激發和培育市場需求。如上海提出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實現基于5G-A 的低空智聯網覆蓋,到2026 年初步實現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規模化應用,按需打造用于物流配送等場景的常態化運行低空航線。此外,考慮城市和鄉村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有所區別,可實行城鄉分類施策。城市中,低空經濟可以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如城市治理、應急救援、快遞物流等;而鄉村則可以通過低空航空產業在商務平臺與快遞物流體系建設中發揮作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執筆人:信息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鄭澤鋒